第212章 黄河会打的你叫妈妈(1 / 1)
要是现在可以一次性把轩辕部的桐籽都榨干的话,也是很不错的,明矾嘛,没有了可以再继续挖,继续提炼,反正矿就在那里,而且一趟能够运送回来的明矾,又何止几十斤呢,几十斤明矾,够做什么啊?
但是上万斤甚至几万斤的桐籽,可能够解决华夏的一大难题了,桐油一下子就能够宽裕起来了,因为温度还有湿度的问题,桐籽在华夏是完全无法生长的,除非跨过秦岭,那里的气候才能够种植桐籽。
但是现在华夏还没有办法为了那么一点东西,去冒那么大的风险,纯粹的折腾自己,能够和轩辕部交易,就先交易着吧。
再一个,在燧人氏的领地上,也找一找地方,看有没有适合做种植油桐树的地方,要是有的话,就开辟出来,专门去种植一片油桐树林子。
不过一般能够生长某种植物的地方,它自然就是有野生的,所以只要能够在燧人氏的领地上找到野生的油桐树,那么那个地方也就可以种植油桐了。
这一类型的经济作物,或者是工业植物,是必须要大量种植,并且掌握在自己手中的,种植业,可不光是种粮食,种蔬菜水果那么简单的。
华夏的麻地也是绵延不绝的,就是为了每年能够有足够的麻的出产量,这样才能够给华夏提供足够的纺织原料。
除了工业大麻之外,还有苎麻,现在也有在种植,虽然它在南方就是到处都有的野草,但是作为纺织作物,它还是很重要的,一直到棉花出现之后,才逐渐的让麻的比重降低,纺织业中,棉花的用量逐渐的增加。
白风倒是想用棉花,毕竟棉花这东西,纺织出来的线更加的细腻,织出来的布,更加的厚实,更加的好用,可是棉花距离华夏实在是太远太远了。
只不过白风毕竟不是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明白,他以为棉花是很晚才从西域传入国内的,但实际棉花是从印,越,东南亚,然后在东南沿海传入国内的,而且时间也很早,秦汉时期就传入了,但是野生棉花的种类非常多,现在在用的,也有好几种,长绒棉则是美洲过来的种子。
如果白风知道一直往东南亚去,就能够寻找到他异常需要的棉花的话,他可以为了这个种子,牺牲上千人,他可以和任何一个部族合作,毕竟大家都不会舍弃一种可以制作更好的衣服的植物。
东南亚现在能够吸引白风的,只有高产的稻种,可惜华夏的领地上,并不适合大量的种植水稻,未来气候会逐渐的变干变冷,华夏城所在的区域,也就要放弃水稻,转而全部开始旱作农业了。
不过也不是完全放弃,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非常惊讶,甚至本地人都不知道,以干旱荒凉着称的陇原大地上,实际是分布着一些水稻种植区域的,面积很小,但并不是没有。
华夏现在有了高产种也没太大用,因为它的高产,和它产地的气候有关,高温高湿,一年三熟,富饶的土地,不缺乏的粮食,让他们过了数千年时间,并且还在中原王朝的不断感化之下,还是像猴子一样野蛮原始,也没比黑鬼好上太多,过于富饶的土地,反而会阻碍人类的进程。
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渭,不算肥沃,但确确实实的养育出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,现在白风知道轩辕想要搬去广阔的平原上,确实是一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,也是扩大实力的好地方。
但是黄河真的是母亲河吗?是不是被黄河打的叫妈妈了?
心情不好就改道,时不时就要泛滥一下,就连出海口都不一定,不修水利,你这个王朝要完蛋,兴修水利,你这个王朝还要完蛋,虽然听起来很可怕,但对于现在的轩辕部来说,实实在在是个好地方,白风都眼馋。
不过按照时间来说,恐怕也安定不了太多的时间了,大禹治水,那是世界性的大洪水,白风早死求了,轩辕也活不了那么久,保守估计,那也得一百年后的事了,白风不用多管了,而且华夏这里,几乎就是源头了,也是治水的源头,大禹治水起于河州,距离现在的华夏城,也不是特别远。
往近一点的情况说,夸父逐日,他喝干了黄河,渭河的水,但真的是被他喝干的吗,黄河,渭河那么大的河流,真的就是一个神话人物可以喝干的吗?
结合神话会带有一些历史的色彩看,很可能就是出现了大旱,黄河,渭河都断流,导致夸父一族,需要不停的去向北迁移,北方的大泽,青海湖还是贝加尔湖,这就不得而知,反正他没有走到。
这个历史时间,距离现在,也不是太远了,到时候整个中原上,就会出现大旱,黄河断流,第二年可能还会改道,再次对轩辕的国家造成破坏,不管怎么说,反正扎根中原,只是一个短期的好处,并不是长期的好处,任何一个王朝,都难以在中原长期扎根的,要么就半壁江山,要么就是迁都迁都。
白风的思绪飘的很远很远,再反过来看轩辕给出的条件,自然就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,但是他还是要讨价还价一下:“要换,当然没问题,可是那东西,我们华夏也很少,要是如此大规模的交易的话,我们华夏可能这一年的时间,都没法再染出这样的布料了,所以,价格还是要再变一下。
既然你愿意把那些桐籽都给我们,我也大方一点,前……前五十斤吧,前五十斤我就全部按照刚刚说的价格,给你换了,之后,我看就得一斤换两百斤桐籽才行,不然,我的族人也肯定是有意见的,你看怎么样?”
“不怎么样,白风,咱们都是如此熟悉的朋友了,就像你说的,互通有无,你还要给我这么谈价格,你要么就按照一斤换一百斤的价格来,能换多少你换多少,要是舍不得,那你明年再换,要么你就拿武器来换。”